台灣近視人口比例全球數一數二!根據國際近視研究學會資料顯示,台灣18到24歲每100人就有73人近視,近視盛行率居高不下。然而近視不可逆,對於想擺脫眼鏡和隱形眼鏡的束縛,近視雷射手術是矯正近視的選項之一,但術前仍需與醫師溝通並進行詳細檢查評估,確保手 ...
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 指出,喀喀聲通常是關節內的氣泡瞬間破裂造成的,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,就像有些人喜歡折手指發出的「卡」聲一樣。這種聲音並不代表你的關節有問題,也不會造成關節退化,基本上可以放寬心。
台灣面臨高齡化社會,骨質疏鬆症及其引發的骨鬆性骨折已成為重大的公共健康議題,國衛院今(13)日發表最新研究,追蹤33萬餘名髖部骨折患者在不同抗骨鬆藥物使用情形下的再次骨折風險,結果顯示長效型針劑抗骨鬆藥物的使用比例從2%增至62%,再次骨折風險下降了 ...
每次戴隱形眼鏡就容易頭痛、肩頸痛、視覺疲勞、工作效率及學習力下降?很可能是你忽略了散光矯正的重要性!近日產醫學界重磅級專家紛紛響應臺灣隱形眼鏡學會推動之「國際散光隱形眼鏡驗配指南」,宣導個人配鏡「3要3步」的重要性,希望同步國際準則,幫助患者找到合適 ...
一名17歲少女因陰部有分泌物且搔癢疼痛就醫,診斷陰道滴蟲感染,後續手臂、雙腿出現紅疹,外陰部長出贅生物,拖延數個月後,由母親陪同就醫,檢驗後確認感染淋病、梅毒與菜花。醫師提醒,近年年輕族群及女性個案性病增加快速,可能和性行為年紀下降及交友軟體流行有關,仍要提醒民眾做好安全措施。
流感疫情持續攀高!疾病管制署監測上周類流感門急診達18.1萬人次,為近10個流感季同期最高,另增通報128例重症、28例死亡。中醫師公會今(13)日舉辦記者會指出,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「清冠一號」也可以用於流感治療,研究實證顯示,可抑制A型流 ...
大S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重症猝逝,喚起國人對流感的重視。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示警,「流感千萬不要重症,活下來身體也受損、其他疾病風險也上升」。他引述研究指出,曾因流感住院者,日後罹心肌梗塞風險比常人高2.3倍,有18%康復者出現肺纖維化、12%有認知功 ...
疾病管制署公布最新統計,上周腹瀉門急診就診衝破30萬人次,創10年來新高紀錄。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,最近好多人腸胃炎,常見症狀有「嘔吐、腹瀉、頭痛、倦怠、甚至發燒」。
王韋力12日在臉書說,最近還有一隻也是魔王級的病毒「諾羅病毒」,他講一個諾羅病毒的小知識,只要100隻諾羅病毒就會讓你生病,然後一次的嘔吐,其飛沫跟嘔吐物大概就有幾千萬隻病毒在裡面,真的很可怕,「幾年前我得到過一次,一周瘦了3公斤。」 ...
對於沒有自備水杯習慣的人來說,瓶裝水到處都買得到相當方便,但小心恐致病。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警告,喝瓶裝水時,塑膠微粒會一起被喝下肚,接著被腸道黏膜所吸收,近幾年研究發現在大腸癌細胞中可找到的塑膠微粒數目,是正常大腸組織的3.4倍,它們甚至會隨著癌細 ...
你的血型可能決定你容易生什麼病。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,血型的確會影響某些疾病的風險,像是A型血容易發炎、罹患胃癌機率較高;B型血肝病風險高,應避免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;O型血凝血功能較弱,出血性疾病風險較高;AB型血則可能同時承擔A、B兩種血型的風險。但 ...
北部一名50多歲女老師,突發覺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,還伴隨不正常出血長達1年,原不以為意,在友人勸說下才就醫,經過內診與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生,厚度超過1.5公分,後經子宮內膜切片確診罹患「子宮內膜癌」。恩主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靖提醒,肥胖、 ...
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
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